關于深入開展2020年科技志愿服務活動的通知
各省級學會(協會、研究會),各市(含定州、辛集市)科協、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高校科協、園區科協、企業科協: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國科協 中央文明辦關于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科技志愿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科協發普字〔2019〕19號)要求,按照中國科協《科技志愿服務管理辦法(試行)》和《中國科協科普部關于進一步做好科技志愿服務有關工作的通知》有關要求,現就進一步做好我省科技志愿服務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科技志愿服務活動是科協系統的一項長期工作,要動員科技志愿者廣泛開展科技志愿服務,在全省持續統籌開展新時代科技志愿服務品牌活動“智惠行動”,以“智”為特色,充分體現科技工作者的智力優勢和專業優勢;以“惠”為導向,努力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科技需求和科普需求,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要緊扣本學科本領域和本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迫切現實需要,以更好地服務基層,服務社會,在科技攻關、成果轉化、人才培養、智庫咨詢、科學普及、科技助力精準脫貧等方面為新時代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凝聚創新力量。
二、健全科技志愿服務隊伍建設
按照縱橫融合、屬地管理、分類指導、逐級負責的原則,進一步推動科技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對未成立科技志愿服務隊伍的,省科協將指導各設區市科協、縣(市、區)科協成立各級各類科技志愿服務隊伍,省、市、縣(市、區)科協指導推動所屬學會和高校科協、企業科協、園區科協等基層組織建立科技志愿服務隊伍,形成省科技志愿服務總隊—市(學會、高校、園區、企業)科技志愿服務支隊—縣市區科技志愿服務隊三級科技志愿者隊伍。已經成立科技志愿服務隊伍的要按要求完善隊伍建設。各單位要充分調動科技工作者積極性,充分發揮科技工作者作用,深入一線就近吸納基層科技工作者,組建結構合理的科技志愿者服務隊伍。各級科技志愿服務隊伍建設要求如下:
1.河北省科技志愿者總隊。總隊設總隊長1名,由省科協負責同志擔任;副總隊長若干名,由熱心志愿服務工作的有關專家或有關科技志愿服務機構的負責人擔任;總隊工作辦公室設在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負責協調日常工作,指導支持各市建立科技志愿者隊伍,開展科技志愿服務工作。總隊由各市(含定州、辛集)科技志愿服務支隊、省級學會科技志愿服務支隊、高校科技志愿服務支隊等構成,并建立專業科技志愿服務團。
2.市級科技志愿者支隊。各市(含定州、辛集)支隊名稱為“××市科技志愿者支隊”,設支隊長1名,原則上由各市(含定州、辛集)科協主席或副主席擔任;副支隊長一般3—5名,可由市級學會中熱心志愿服務工作的專家或有關科技志愿服務機構的負責人擔任;秘書長1名,原則上由各市(含定州、辛集)科協分管科普工作的負責同志或科普部長擔任;副秘書長若干名。各支隊負責指導推動所轄縣(市、區)成立科技志愿服務隊。支隊組成人員由各市級學會、駐地高校、駐地企業等單位的科技工作者組成,組建人數首批不少于300名。鼓勵有條件的市級學會、駐地高校和企業單獨組建科技志愿服務隊伍,并按屬地管理原則,加入各市(含定州、辛集)科技志愿服務支隊。
3.省級學會科技志愿者支隊。省級學會支隊名稱為“(學會名稱)科技志愿者支隊”,設支隊長1名,原則上由學會理事長或秘書長擔任;副支隊長若干名,視情況由學會相關專委會負責同志擔任。支隊組成人員由學會具有專業知識技能、愿意提供志愿服務的學會會員組成。科技志愿服務支隊可根據不同專業下設若干科技志愿服務分隊,分隊可獨立開展工作。支隊組建人數首批原則上不少于30名。
4.高校科技志愿者支隊。高校支隊名稱為“(高校名稱)科技志愿者支隊”,各高校科協要發揮所在高校人才[FS:PAGE]密集特點,建立不少于100人的科技志愿服務隊伍。支隊設支隊長1名,建議由高校分管科協的負責同志(或高校科協主席)或秘書長擔任;副支隊長若干名。條件成熟時,可按院系分組原則,組建專業性的科技志愿服務隊伍,命名為“(高校名稱)科技志愿服務支隊(院系名稱)分隊”,建議由所在院系負責同志擔任分隊負責人。
5.企業(園區)科技志愿者支隊。企業(園區)支隊名稱為“(企業(園區)名稱)科技志愿者支隊”,各企業(園區)科協根據自身實際成立企業(園區)科技志愿服務支隊,將有專業特長、熱心科普的企業(園區)員工納入科技志愿服務隊伍,企業(園區)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支隊負責人。
6.縣(市、區)科技志愿者隊。各縣(市、區)科技志愿者對名稱為“(縣市區名稱)科技志愿者隊”,設隊長1名,原則上由縣(市、區)科協主席擔任;副隊長一般2—3名,可由所屬學會、駐地企業、學校和社會中熱心志愿服務工作的專家或有關科技志愿服務機構的負責人擔任。隊伍組成人員由各縣(市、區)級學會、學校教師、科技型老干部、老專家、“三長”(醫院院長、學校校長、農技站站長)及科技型企業家等,以及科普教育基地、科普e站、科普示范基地、農技協、鄉鎮(街道)社區等的科技工作者組成,各縣(市、區)科技志愿服務隊組建人數不少于50名。鼓勵有條件的鄉鎮(街道)科協單獨成立科技志愿者分隊。具體工作按屬地原則,由各縣(市、區)科協統籌安排。
三、認真做好科技志愿服務信息平臺注冊和信息發布工作
在建立科技志愿服務隊的基礎上,各單位要認真組織和指導各科技志愿服務組織和科技志愿者及時完成科技志愿服務信息平臺注冊工作,要通過平臺發布活動信息、組織科技志愿者網上報名參與,活動結束后通過平臺進行宣傳。
科技志愿服務信息平臺(以下簡稱平臺),是中國科協指定的科技志愿者、科技志愿服務組織的注冊管理平臺,并通過平臺來統籌指導和協調管理各級各類科技志愿服務工作。平臺目前擁有兩個終端,分別是微信終端(“科技志愿服務”微信公眾號)和PC終端(網址: )。各級科技志愿服務組織和科技志愿者均須通過上述線上注冊管理平臺進行注冊。注冊時,應根據平臺的要求提供組織或個人的基本信息,并確保真實、準確、完整。注冊后可以發布和管理活動、查看全部本組織科技志愿者信息等。此項工作需于4月20日前完成。
四、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志愿服務活動
各科技志愿服務組織要以需求為導向,主動對接企業、社區、鄉村需求,主動聯系入駐基層黨群服務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科技攻關、智庫咨詢、科學普及、農技服務等科技志愿服務行動。要堅持資源下沉、工作下沉,面向基層,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出發,從人民群眾的科技需求出發,從科技工作者成果轉化需求出發,廣泛征集科技工作者志愿服務項目,組建各類科技志愿服務隊伍,精準實施科技志愿服務,提高科技志愿服務效率和質量。活動數量原則上不少于一季度1次,其中結合全國科普日、科技周等重點活動開展服務不少于1次,結合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和衛生健康等群眾關切開展服務不少于1次,結合農村婦女和青少年等重點人群開展服務不少于1次,結合助力企業創新發展服務活動不少于1次。活動要突出務實、高效、節儉的原則,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有關要求,不得鋪張浪費,不得過分追求形式。科技志愿者會徽、會旗等標識,待中國科協統一確定后另行通知。
1.科技志愿服務進社區進學校。各科技志愿服務組織可結合全國科普日、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科技活動周、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等,整合科協系統各類科技服務和項目資源,統籌各類科普場館、科普教育基地等陣地資源,發動學會、[FS:PAGE]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等人才資源,積極組織科技志愿者走進社區,走進學校,走進科技場館、文化場館等公共場所,聚焦防災減災、應急避險、食品安全、衛生防疫、生態保護等群眾關切問題,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開展實用技術推廣、青少年科技活動指導、衛生健康服務、應急安全技能培訓、科學辟謠及反偽科學反封建迷信宣傳等各類科技志愿活動,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科技志愿服務進企業進園區。各科技志愿服務組織要積極組織科技志愿者走進企業和科技園區,推動科學家與企業家、企業研發人員、高技能人才對話交流,收集企業技術創新需求和企業科技工作者訴求,建立企業創新難題需求庫。從企業發展需求出發,圍繞向企業輸送創新資源,組織開展科技評估、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學術交流、人才對接等,重點服務一批骨干企業、中小企業、科技型企業等。推動高端學術會議與地方產業發展結合,通過學術和人才引領創新、引領發展,幫助企業成立企業科協,支持企業建立學會服務站和院士專家工作站,多角度助力企業技術創新和地方創新發展。
3.科技志愿服務助力鄉村振興。各科技志愿服務組織要廣泛組織動員科技志愿者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到廣大鄉村建功立業。從我省鄉村振興發展的人才、技術、項目、產業需求出發,廣泛開展科技工作者“上山下鄉”科技志愿服務行動,把科技工作者和科技資源引入縣域、引向基層、引向鄉村。圍繞鄉村振興重點任務,通過開展以新型職業農民為主體的農村實用人才培訓、鄉村科技人才培訓等加強農村重點人群科學素質培訓培育,通過強化“科普中國”落地應用等提升農民科普信息化服務水平,通過開展專家服務工作、推進鄉村科普設施融合建設、推進“科技小院”建設等完善科普惠民惠農服務條件,多渠道多方位解決農民對科技應用的需求,助力我省鄉村振興。
五、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密切配合,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自覺,認清重要意義,切實把科技志愿服務工作擺上突出位置。建立完善省級統籌負責、市級協調推進、縣級具體落實的工作機制。各級科協要統籌用好中央轉移支付的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和本級科普工作經費,制定科